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是什么?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很多,包括:(1)炎性反应和溃疡病,占上消化道出血首位,约50%,包括食管炎、急性胃黏膜病变、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脱垂,上消化道息肉等。(2)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数为大出血,儿童门脉海绵样变性最多见,其次为肝硬化。(3)食管、胃黏膜病变:食管贲门黏膜撕裂、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消化道憩室或酸、碱等化学刺激对黏膜损伤,均可引起食管、胃黏膜出血。(4)胆管出血:胆管结石管壁受压损伤伴炎性反应,可导致出血。(5)血管因素:动脉畸形、血管发育不良等可致出血。(6)全身性疾病:血液或肝脏疾病致凝血机制障碍、急性感染、应激性溃疡、血管疾病、结缔组织病引起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亦可致出血。
新生儿和小婴儿的病因较特殊,可能为咽下综合征、维生素K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所致。
上消化道出血需做哪些检查?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1)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准确率可达85%~90%,急诊胃镜检查是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12~48小时内行内镜检查,其阳性检出率较出血停止或晚期再进行镜检高出2倍,可迅速明确出血部位、性质或行止血治疗,并能查出浅表微细的黏膜病变,决定急诊手术适应证。
(2)X线检查: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不大,目前多主张在出血停止和病情稳定后数天行此种检查。
(3)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可诊断0.5ml/min的出血点,多在出血期检查,可找到出血灶,对活动性出血,经胃镜检查阴性时,应行选择性动脉造影。
(4)核素显像检查:根据检查出血病灶的目的不同,把短半衰期核素和几种标记物配合使用,对全腹闪烁扫描以诊断病变和出血部位,是一种非损伤性适用于小儿的检查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呛入气管引起窒息,保持安静,观察生命体征与全身情况;控制饮食,消化道溃疡无呕血者,应尽早予以流质饮食;休克或腹胀,呕血、恶心情况下应禁食,呕血停止12~24小时可进食,可给少量流食,出血量大时可放置胃管,既可抽取胃液,又可直接灌注药物。
(2)输血: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的20%,即将发生失血性休克者,或血红蛋白<70g/L,血压下降、脉快时可输血。
(3)止血治疗:
①止血药物:针对不同的原因选用不同的止血药,如止血敏、安络血、维生素K1、立止血、止血芳酸等,局部止血可用云南白药口服或去甲肾上腺素4~8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内,分次口服或胃管滴人;或凝血酶200U加生理盐水5ml予胃管内注入,每2小时1次,连续4次。静脉滴注抑酸剂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等,对胃黏膜出血有效。门静脉高压时可用垂体加压素0.2U/min,外周静脉滴注,无效时加到0.4~0.6U/min,止血后以0.lU/min维持12小时停药。
②胃镜下止血是目前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主要手段,可明确出血部位,病因及出血量的大小,血容量稳定后应尽快进行内镜检查及治疗。
③放射性介入治疗为内镜治疗的一种很好的附加治疗,对非曲张性静脉出血可选择性动脉内药物灌注止血或选用人工栓子注入血管达到阻塞止血。
④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可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防止血液反流人气道而窒息,止血24小时后放出囊内空气,观察24小时如不出血可拔管。
(4)手术指征:经以上保守治疗仍出血不止或短时间内反复大量出血威胁患儿生命,或出血后迅速出现休克或反复呕血者,经6~8小时输血观察,血压不稳定或止血后再次出血;既往有反复大出血特别是近期又反复出血者,胃、十二指肠有较大动脉出血不易止血者,可行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