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推送了与专注力有关的文章:
孩子的专注力与先天性格有关系吗?专家这么说
孩子上课走神,但玩游戏时为什么能一动不动?
有些家长迫不及待地问我们,提高孩子专注力,有哪些科学有效的具体做法?
今天,我们继续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创造力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佟雨妍老师,为各位爸爸妈妈们讲解孩子专注力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创造力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授课讲师、全国中小学生创意大赛导师、央视少儿频道《看我72变》评委
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提升专注力佟老师介绍,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专注力不一样,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去培养专注力是非常关键的。
0-3岁:孩子在婴幼儿时期专注力时间非常短,因为他们本身还没有建立知识基础,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这一阶段,当孩子沉浸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时,家长应尽可能不打断。
3-6岁:学龄前的孩子面对的刺激更多,他们的兴趣点和专注点会在玩的游戏上和玩具上。这个时候,家长为孩子挑选合适的玩具非常关键。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受老师和同伴的影响很大,他们在学校里会更有效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发展友谊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多让孩子和同伴接触互动,他们可能会建立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情,这对于提升专注力也是有利的。
12-18岁:青春期的孩子更喜欢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一件事情,他们会把专注力更集中于一些能给他们带来愉悦感或者会被别人夸奖的事情上。这时,家长要和孩子商量,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挑出一到两个比较出类拔萃的点着重培养。
提升专注力的技巧对于小孩子来说,听觉、视觉、躯体感觉等信息常常没办法很好地在大脑中统合在一起,如果孩子能够在幼儿时期接触感觉统合训练,对未来专注力的提升会有帮助。
比如,很多家长小时候玩过的,两个大人拿一个床单,把孩子放进去,来回悠荡,让孩子体验失重的感觉,就是非常好的感统训练。再比如,爸爸把孩子举高高,也能训练到感统功能。
多参加运动也是进行感统训练的好办法,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帮助训练肢体的平衡和协调性,使各项感知觉信息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对孩子的认知能力、记忆力和专注力都会有好处。
此外,还有一些提升专注力的趣味亲子小游戏:
1.找出的”字
家长对着孩子读书,每当孩子听到一个的”字,就写一个正”字的一笔。最后看孩子听到了多少个,比对一下正确率。
2.什么东西不见了?
摆出几样东西,让孩子看1-2分钟,再让孩子闭上眼睛,拿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东西,再让孩子说说什么东西不见了。
温馨提示:可先从少数几个东西开始,等孩子记忆力增强后,再逐渐增加东西的数量和拿掉的数量。
3.扑克游戏
取三张不同的牌(或者3张大小相同、图案不同的纸),随意排列于桌上,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比如梅花2,让孩子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孩子报出梅花2在哪儿。
家长和孩子可以轮换做游戏,逐步增加难度,比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位置的次数和提高换牌的速度。
目前正值暑假,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好时期,家长们可以在生活中有效实践这些方法。
但是在暑假和日常生活中,也有另一件让很多家长发愁的事,那就是因为孩子在家的时间多了,管不住孩子看电视、玩手机。为此,家长们也和孩子斗智斗勇,甚至有妈妈每天都背着家里所有的电子设备(电脑、手机、PAD…)去上班。
该不该让孩子看电视、使用电子设备?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
对此,佟雨妍老师有自己的看法。
她表示,自己不反对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和电视,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孩子能够从各个渠道去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老师的课堂教导和家长的引导。孩子通过观看一些优质的少年儿童电视节目、动画片等,反而能更有效地学习到一些新词汇以及与人沟通的方式。
在这里小编也想说,央视少儿频道播放的众多精品动画片,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棉花糖和云朵妈妈》等,都是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展现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突出聪明睿智的人物角色,能够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正向引导作用,所以也获得了很多小观众的喜爱。
家长如果将电视和电子产品视为洪水猛兽,一味杜绝孩子接触,反而会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导致孩子在接触后沉迷其中。最好的做法是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
1.家长要有效地做好前期工作,对孩子观看的内容进行筛选,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优质的内容。
2.注意为孩子树立好规则意识和时间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控力,这样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练琴、玩游戏,孩子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做约定的事情。
3.如果孩子还在婴幼儿时期,要注意保护孩子眼睛,多听”少看”,听故事、听音乐、听古诗、听国学皆可。相比于直观地去看,听更能够引起孩子的思考和想象。
学习了这么多关于专注力的知识,家长们都掌握了吗?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呢?欢迎留言~
编辑:王君、杨玉聪
本文来自央视少儿,欢迎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cctv14children@qq.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