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儿童数学学习的敏感期。
幼儿数学教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步?为什么幼儿园阶段要学习数学?意大利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幼儿的原则:童年时代的每一个年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不能在最突出的实际得到满足,那么幼儿发展的某些部分永远受到抑制。这就是幼儿能力的关键期”,也叫敏感期。
以下是幼儿园中班孩子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一般4-5岁的孩子都能接受。
1、 分类
目标:学会简单的分类,对物体的属性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操作:准备10张左右的动物卡片,让孩子分类,提示他们会飞的有哪些?在陆地跑的有哪些?家里的实物也可以作为辅助教学工具。
2、 对应
目标:感知10个以内物体一对一或一对集合的现象,在操作中感知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操作:吃饭时候可以让孩子分碗筷,一个人对应一个碗,一个人对应两根筷子。或者分糖果,每人分三块糖果。
幼儿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对应关系的存在,如一人一个口杯,一人一条毛巾,一人一枕一被一床等。对应一一对应幼儿较好理解,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多多进行引导,让孩子感受对应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3、认识粗细
家长在家可以找出家具的粗细进行教学,在认识粗细的活动中,准备粗细的物体不宜过多,在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胖和瘦的特征。
4、 比较宽窄,比较轻重
在家可以进行一个游戏,准备废旧报纸,然后让孩子按照爸爸妈妈的要求进行撕纸游戏,如先撕一条宽的,再撕一条窄的。比较宽窄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利用测量工具,可让孩子进行简单的方法,可以目测、一段对齐或重叠摆放进行比较宽窄。
让孩子根据物体的差异进行排序,是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因宽窄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宽度,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让他们感受数学活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认识半圆形、椭圆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学习图形,要让孩子用手触摸图形,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如: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有两条边是平的,像滑梯一样。两个半圆形合成一个圆形和一个圆形纸片折叠成两个半圆形的操作,初步为幼儿学习整体与部分打下基础。幼儿在认识椭圆形时很容易和圆形混淆,要多让孩子去观察、感知和操作,从而发现圆形与椭圆形的不同之处。
6、20以内的点数
要注意,点数并不是唱数,而是按物点数,要求幼儿学会手口一致的点数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在日常生活中点数20以内的物品,帮助孩子积累相关的经验。
7、数字5,6,7,8,9,10的形成与数物结合
感知数字的形成和所表达的实际意义,会认读。理解数的概念,知道物与数的对应关系。
出示识字卡片,配合实物。例如数字卡片6,同时拿出6个糖果,让实物和数字建立对应关系,然后添上一个糖果,再拿出数字卡片7,展现数字7的形成。6添上1就是7, 7比6多1, 6比7少1。
8、认识序数1-10
在教幼儿认识序数时要先从运用直观教具感知序数的意义开始,逐渐向抽象性数字过度。可以做开火车的游戏,第一节车厢标数字1,第二节车厢标数字2,以此类推,每节车厢放一个玩具,然后把其中一个车厢里的玩具拿掉,让孩子回答第几节车厢的玩具不见了。
9、了解0”的意义
0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字,引导幼儿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对幼儿以后理解数的抽象性会有很大帮助。同时在0”的认知活动中,我们一定要通过幼儿可以理解的方式来帮助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10、感知10的守恒
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准确计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11、学会10以内数的等差关系
10以内的等差关系比较抽象,我们可以让幼儿反复操作实物,通过亲身体验进行领悟。即1~10数列中任意两数之间相差1,整个数列由小到大看,一个比一个大1,倒过来则一个比一个小1。
12、认识相邻数
认识相邻数是让幼儿理解一个数和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即比前一个数大1,后一个数小1。
13、20以内的数物结合
感知20以内数与物的对应关系,能对20以内的物品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由于20的数量较大,在让幼儿点数时,应多给一些时间,对于数概念发展能力较慢的幼儿,可引导他们先数出10个放在一起,再从10开始往下数就简单一些。儿童的计数能力一般为: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这几个阶段。其中能够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他表明幼儿已经能够运用数目和理解数目的实际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