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里,母爱有如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赵太后,如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熏陶而三迁”的孟母,而父爱却很少被谈及并且大肆褒扬。传统的中国式父爱像座大山,他屹立在那里,巍峨可靠,却似乎不那么可亲近。
《爱在最深切的关头: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书》中,傅雷给了我们较之于传统中国式父爱不一样的范本,他让我们知道,父亲不仅可以敬,还可以爱。
傅雷1908年生于江苏,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他的一生中著作斐然,翻译了大量名家的作品,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等等,可以说傅雷先生的译作让处于新旧交替的中,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认识了国外、了解了不一样的文化。
此外,傅雷先生最出名的是他与家人,尤其是与孩子之间的书信合集。傅雷家书被无数出版社收集出版,并经久不衰,作为家书经典,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01
《爱在最深切的关头》收录了112篇傅雷夫妇二人与大儿子傅聪的书信来往,时间跨度从1954年傅聪出国,到1966年傅雷先生遭受文革”迫害,夫妇二人不幸去世为止,十一年间的书信来往。
然而,本书并没有像大多数版本一样,以时间为分界点,而是巧妙地从人生、艺术、修养、感情四大主题,把傅雷夫妇二人与孩子书信内容分门别类,让读者可以进行主题阅读。
书中傅雷跟孩子谈到了音乐、绘画、文学,以及生活、爱情、健康等各个方面的事情,从书信中能看到傅雷先生的艺术修养,看到他对孩子饱含的无限深情,看到他对于时局、世俗的激烈态度。
可以说,这些书信不仅展现了与孩子的温情,还让我们从侧面,从字里行间全方位地认识了傅雷这个大家。
02
每一封书信,都有拳拳爱子之情的流露。
比如在《谈感情》一章中收录的1954年1月的书信中写到: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的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
当时20岁的傅聪刚刚前往波兰求学,离开了父母的怀抱独自生活,这种离别来得太猛烈,想到很久都见不到面,只能千里传书知晓孩子的消息,傅雷夫妇二人都被悲伤的离别情绪所困扰。
在温情的笔触下,全是对孩子的关切和思念,就像本书封底的一首小诗:
我做父亲的时候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道出了无数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悉心养育,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等到他们需要并且能够展翅翱翔的时候,又能学会放手,给予最深切的支持。
03
傅雷家书经久不衰的另外一个原因,我想就是它能够给我们广大的父母提供教育借鉴,这个借鉴是跨时代、跨身份、跨地域的。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教给他们生活的技能,还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看待失败与成功,教会他们在实现梦想和爱惜身体之间平衡。
比如他给孩子开解苦闷:十二日信上所写的是你在国外的第一个低潮。这些味道我都尝过。孩子,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要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
又比如他在傅聪有了孩子后,写到:有了孩子,父母双方为了爱孩子,难免不生出许多零星琐碎的争执,应该事先彼此谈谈,让你们俩都有个思想准备:就不要在小地方固执,也不必为了难免的小争执而闹脾气”。
他操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他不隐藏关怀和情绪,能够设身处地地给予孩子理解和支持,我想这是每一孩子对父母的最大期望。
此外,他在书信中还把自己对于音乐、写作等艺术的见解悉数抛出,用自己身后的文学和艺术修养就成一道墙,坚定的告诉孩子,你只管往前走,我会一直在你身后。
读《爱在最深切的关头》,是对经典的再致敬,是对中国式父爱的重新认识,它为我们做父母的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方面,做了一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