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汉语中,艺是种植,术是技能、活动,因此艺术的原始含义是种植活动。也正是艺术的种植本性,使其作为审美教育成为可能。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占据着低龄儿童教育市场的半壁”江山。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近年还涌现出了VIP陪练、美术宝这类在线艺术培训机构。那么艺术考级的吸引力在哪里,是否与中小学升学、择校挂钩?学校或者家长们该如何平衡孩子艺术教育与文化课的关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今艺术教育在低龄儿童教育市场火热,得益于社会教育环境的改善,很多地方也将艺术方面的成绩与升学择校挂钩起来,虽然没有统一的步伐来消除原来对艺术教育的偏见”,但已然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艺术的作用更多的是给孩子提供一种思维方式,让孩子能够多角度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同样,认识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考,这个过程对于陶冶孩子情操,培养美好品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们也看到,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艺术教育发展迅速,数据显示,近87%的中小学生接受了艺术教育,65%的学生参加了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学习和掌握了艺术技能;到2018年,美育人数达到了50%。双方已达到71.7万人。在2018年《中国家庭素质教育消费者报告》中,儿童艺术教育以44.72%的比例占据家庭教育消费的首位。近70%的家长认为孩子在3-6岁时就有必要开始艺术教育。
在这样一种巨大需求的催生下,各类艺术辅导机构应运而生。艺术教育逐渐获得家长青睐,但是这种转变更多的是带有某种功利倾向,家长们俨然把艺术教育当成孩子成龙成凤”的另一条备用途径。
这就导致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进入一种误区。比如,有的父母随波逐流,看别的孩子学什么,自己也不顾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报班;有的父母认为艺术教育年龄越小越好,所以想早早培养孩子特长,早早报了班;有的父母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忽略孩子的需求,强行要求孩子去坚持;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压力,给孩子报多个兴趣班,逼迫孩子全面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父母的一意孤行加上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加诸孩子身上的就不是艺术教育,而是家长的意志了。而这样的一番折腾后,很可能让孩子对所谓的艺术”失去兴趣。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明白,艺术教育的前提是学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我们谁都不能代替孩子做主,若父母代替孩子做选择,等于就忽视了艺术本身的特点。
对于家庭来说,艺术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诗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悦化。
但艺术教育必须要以文化兜底。如果我们的艺术教育被限制在知识性传授和形式分析,使艺术教育仅仅停留在表层的技术性认知,那我们也只能培养出一些技艺性的专业人才,不会培养出艺术家。同样,这样的教育也很难让孩子得到对艺术深层的理解和认识。
艺术教育的过程是文而化之”的过程。如果轻文化和重技艺,那么文化素养的缺乏就会成为艺术教育前进的障碍,以至于艺术教育蜕变为无水之源。
所以,在把艺术教育扶正”的同时,也要解决整体教育的功利过度问题,也就是说要改变以功利心态引发的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同时,培养更多具有文化素养的艺术人才到教育队伍,这样才能确保艺术教育的扶正”才是正向的,有意义的,才能真正确保艺术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用。
来源:未来网 作者:陆玄同 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