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爸爸在线得不到满足就撒泼打滚?教你2个法则,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

得不到满足就撒泼打滚?教你2个法则,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

2020-06-26 21:00:49育儿知识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休假就带孩子去逛街,在儿童城看到一个小朋友大哭大闹的在地上打滚,以为是怎么了。看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原来是孩子想要玩具,孩子的妈妈以有好几个同款玩具拒绝了孩子。无论妈妈怎么劝说好话说尽孩子就是撒泼打滚的要买,最后果不其然孩子的妈妈还是买了。母子俩手牵手一起走了。

看着他们的背影我陷入沉思,经常会有孩子提出要求得不到满足后撒泼打滚的情况,最后总是家长们妥协。虽然最后大家欢欢喜喜,但是这样真的是好办法嘛?

孩子在大街上撒泼打滚其实是属于"行为偏差",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那么在教育中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撒泼打滚背后的行为偏差。

得不到满足就撒泼打滚?教你2个法则,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

什么叫"行为偏差"

"行为偏差",字面上的意思是行为举止上与正常情况有所差别,又称"越轨行为"或者"偏离行为"。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定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指与社会规范相勃。台湾大师吴武指出行为偏差就是个人行为显著偏离常态,并且妨碍生活适应。值得注意的是"行为偏差"不是指孩子低能、无能,它只是给孩子贴上一个表现行为特点的标签。不仅仅包括撒泼打滚、还有爱表现、摔东西、打架、脾气暴躁等等一系列的行为。20世纪70年代,国外报道学龄前儿童的检出率5%-15%,80年代后,已经高达10%-20%;国内儿童"行为偏差"的检出率已经从8.3%增到12.97%。其中,儿童单项行为的异常行为发生率高达30%-50%,行为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20%。所以说孩子撒泼打滚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越来越多儿童的行为偏差是没有引起重视又不纠正的后果。(资料来自百度)

孩子撒泼打滚背后"行为偏差"的原因?(身体原因略)

1、情绪或者语言障碍

孩子还处于婴童阶段,有些时候无法理解以及自己疏解突然产生的负面情绪。情绪尚且无法梳理,在语言表达上有些许成年人都表达不清,更不要说是孩子。孩子无法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就会产生更加焦躁不安的情绪。像上文所述的孩子由于表达能力有线只会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撒泼打滚",通过这样让家长无可奈何的行为来让自己满足、达到目的。

2、教育方法不当

上文所述的妈妈为了制止孩子撒泼打滚,所以答应了孩子无礼的要求。明明家里已经有了同款玩具了,还是答应了。这样的情况就属于家长教育方式不方,可能这种情况对于这一个家庭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样的做法的后果就是孩子更加肆无忌惮的用撒泼打滚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因为孩子发现并且知道父母一定会满足自己的要求。这里讲的教育方法不当包括:放纵孩子的行为不加以纠正、父母不能言传身教就是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往往是孩子形成"行为偏差"的温床和染缸,表现为默许、支持甚至教唆孩子的不良行为,使得孩子的不良行为进一步发展。

撒泼打滚

3、为吸引他人注意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当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时,孩子就会用非正常的途径吸引家长们的"注意"。例如通过摔东西、打人、大哭大闹发脾气等方式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在社交中,孩子也会通过一些方式吸引小伙伴的注意。例如在幼儿园扯小伙伴的小辫子。

4、为求自主性

孩子3~7岁时正是孩子需要"权利"的时候。这时候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会迫切的希望可以做到以及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并且通过某件事的决定权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在这种感觉的驱动下,她们对于什么都开始说"不"或者是"我要"。

反社会行为

孩子的"行为偏差"有什么影响?

1、孩子的身心不健全

行为偏差具体还分反社会行为和非社会行为。一开始孩子的"行为偏差"都属于非社会行为,就算是在家长们严重也是属于"小打小闹",假以时日不加以纠正可能将演变为反社会行为。这样的后果将极其严重。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有健康的身体。但是这些都与具有"偏差行为"的孩子无关。"

2、不利于形成良好性格

"行为偏差"本身的行为就是不规范的,这样的行为会受到众人的谴责。在大家眼里这样的孩子"不听话"的。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自卑心理,进入青少年时期性格逐渐偏激、叛逆,等到孩子性格形成结果不堪设想。

3、影响家庭状况

其实孩子"行为偏差"对父母也是有影响的。当偏差的孩子被误解的时候,就会越来越不听话。当孩子不听话,家长们就会觉得挫折,这种挫折反过来影响家长,让孩子觉得被误解。很快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家庭氛围越发严肃。当家长期待孩子完成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或者看到片面直接下结论误解孩子。身为父母的职责不是别的,而是要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当你发现自己因为孩子而让你心烦、或是不让你做某些重要事情而生气时,请先深呼吸一口,记住你必须先满足孩子的需要。你越是了解孩子所面临的挑战,就越不容易生气。偏差的看法就会导致孩子行为偏差,但是哪个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好呢?

"行为偏差"这样的问题说大可大说小不小,只纠正孩子的行为是治标不治本的,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自我意识

利用"两个法则",纠正孩子"孩子行为偏差"

1、原因法则

"行为偏差"的表现千奇百怪,最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如果孩子是自身原因例如因为情绪和语言的障碍以及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那么就需要采取一种非他所期待的方式给予注意。文章一开始说的孩子撒泼打滚,就不应该立刻给予孩子反应,就需要采取不理睬的方式。等到孩子放弃撒泼打滚的时候就需要夸一夸孩子。要奖励孩子的好行为,对孩子的坏行为置之不理。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偏差行为对你的吸引力并没有用的时候,他的偏差自然就会消失。

2、潜移默化法则

排除孩子的自身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父母教育不当的影响。美国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家长们应该从自身的原因出发,想一想自己哪个方面有"行为偏差"导致孩子也"有样学样"。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如果不希望以后酿成大祸那就尽快纠正自身行为。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自己最在行。

发生率

我是鲸鱼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什么是爸爸?什么是妈妈?(转发)下一篇:给情人生了孩子怎么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