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能听到几位宝妈谈论:
我家宝宝总是特别粘人,在家里不能离开他半步,稍微走的远了就会哭……有时候会跟我撒娇,有时候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间,明显都困了,还闹着要让我给他讲故事……”
是啊,我家孩子也是这样,在家的时候,通常都是我走哪他跟哪,寸步不离,孩子太粘人,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说着说着就引发了其他几位宝妈的共鸣。
在生活中,很多宝妈都会发现宝宝有这样类似的粘人现象,总是寸步不能离。孩子和妈妈亲近,粘妈妈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孩子熟悉了妈妈的味道和妈妈在身边的感觉,渐渐地会对妈妈产生依赖感。
其实,许多妈妈不知道,孩子这种粘人的表现是孩子在一定时期的依恋性关系下安全感缺失而表现出来的现象,那么什么是依恋性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依恋性关系关于依恋性关系,百度百科这样解释:
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其照顾者 (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依恋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在宝宝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妈妈的子宫给予了宝宝足够的安全,当宝宝离开那个安全而又温暖的环境之后,就会开始寻求新的依恋。
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是依恋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婴儿和童年早期,儿童的依恋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固定倾向的行为。所以,父母需要在正确了解幼儿依恋性关系不同类型的基础上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依恋心理和行为,提高宝宝的安全感。
二、幼儿依恋性关系的类型1. 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围环境。母亲在场时,幼儿会主动去探究;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
安全型依恋类型的宝宝通常在妈妈在身边的时候会感受到安全,即使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够进行探索和玩耍,而当妈妈离开时,通常会表现的不安,会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去寻找妈妈的身影,而当妈妈回来时,这类宝宝能够很容易的平静下来然后继续探索周围环境和游戏。
就像平常生活中的宝宝一样,总是见不得妈妈离开自己身边,一见不到妈妈就会哭泣,这些都是属于安全型依恋类型的宝宝,这类宝宝在妈妈在身边的时候会主动去探索和探究周围的陌生环境,但是当妈妈离开时,宝宝通常探索周围环境的活动会明显减少,会表现的比较被动。
2. 回避型依恋
躲避依恋也叫回避型依恋,是幼儿依恋类型之一,母亲在场或者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实际上这类婴儿与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情感联结,被称为无依恋婴儿。回避型依恋类型的宝宝在生活中通常会表现的比安全型依恋类宝宝对妈妈的依赖更弱一些。这类宝宝没有和妈妈建立起依恋的关系,通常是无论妈妈在不在身边都是一个样子,妈妈离开或者是回来都不会让宝宝产生一些特别的反应。
3. 抵抗型依恋
抵抗型依恋类幼儿在陌生情境中的探究活动较少,在探究周围环境时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母亲离开时忧伤,和母亲重逢时又难以被安慰。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那些离不开妈妈的孩子,总是在妈妈离开后嚎啕大哭。生活中有些时候,妈妈在面对孩子的这种现象的时候易发怒和生气,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孩子内心的情绪,从而导致孩子出现一种想接近妈妈又不想接近的现象,其实这类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父母的安慰和引导。
4. 矛盾型依恋
矛盾型依恋也称反抗型依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思在1978年根据陌生情境的测验提出,是幼儿依恋的一种。处于矛盾型依恋的幼儿,对于母亲将要离开或离开时通常表现的很警惕,母亲离开时通常会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安全探究的基地。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宝宝改善依恋关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宝宝提升安全感呢?
三、父母应该怎样利用好依恋性关系,提高宝宝安全感1. 高质量的陪伴
生活中的宝宝需要父母给予高质量的陪伴,在了解宝宝依恋心理的前提之下,父母需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宝宝身上,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陪伴,给予宝宝内心更多的情感需求和需要。高质量的陪伴包括良好的陪伴环境和良好的陪伴态度。父母在对宝宝进行陪伴的同时要留心给予宝宝熟悉的环境,然后在陪伴的同时先带领宝宝熟悉这些环境,对这些环境形成合理的依恋关系,在宝宝熟悉了这些环境之后,父母可以适当的给宝宝变换一些环境,陪伴着宝宝共同学习适应新环境,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合理的培养宝宝的依恋心理,帮助宝宝正确面对不同环境下的依恋心理,提高宝宝的安全感。
2. 合理照顾宝宝的依恋期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依恋心理通常有一定的发展阶段,父母需要正确了解这些阶段,帮助宝宝改善依恋关系,提高安全感。
幼儿依恋心理的发展阶段
(1)前依恋期(0-2个月)
处于前依恋期的宝宝会用一些动作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依恋,如抓、握、哭泣、微笑和注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和他人、外界的亲密接触。在这个时期,父母需要给予宝宝一定的身体反应来回应宝宝的依恋,比如当宝宝抓大人的手指头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予宝宝一个微笑;当宝宝哭泣的时候,父母可以拉拉宝宝的小手,摸摸宝宝的小脸蛋等,用一些身体接触上的抚慰动作来给宝宝的依恋一些回应。
(2)依恋关系建立期(2-7个月)
在依恋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宝宝会开始对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做出不同的反应,同时具有了一定的感知和意识,会渴望拥有更多的身体抚摸和拥抱。所以,当宝宝到了这个时期,父母需要做的是给予宝宝更多的动作支持和抚慰,这些动作抚慰可以是拥抱、抚摸等身体上的一些安抚,让宝宝感受到安全感。
(3)交互关系阶段(18-24个月以后)
由于宝宝成长过程中语言的发展,这个阶段的宝宝逐渐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的存在和离开,分离抗拒会开始下降。这个时期的宝宝逐渐能够考虑到他人的情感和反应,比如,哭泣在这个时期内并不是宝宝无意识的一种反应,而是宝宝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下做出的召唤爸爸妈妈的一种手段。
在宝宝的依恋期内,父母需要在正确认识宝宝依恋心理发展的前提下,照顾到宝宝自身的每一种情绪和表现,在适当的时期给予宝宝适当的依恋效果,像第一个时期的一些身体接触和抚慰的动作语言,第二个时期给予宝宝更多的动作依恋和支持,第三个时期给予宝宝正确的依恋意识和感知,合理的帮助宝宝改善依恋关系,提高宝宝的安全感。
3. 时刻保持对宝宝的关注
父母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多多关注宝宝每个阶段的成长,在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宝宝适当的关注,让宝宝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减少宝宝内心的焦虑现象,使宝宝内心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提高宝宝自身的安全感,从而减少宝宝寸步不离的粘着妈妈的现象。通常生活中都是妈妈在陪伴和关注宝宝的方面做得比爸爸多一些,但是其实想要给宝宝充分的安全感,爸爸妈妈对宝宝的关注和陪伴都是必不可少的,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在宝宝的依恋关系形成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爸爸要重视自己在宝宝世界中的位置,多给宝宝一些关注,在闲暇和空余时间内,多把握一些和宝宝的相处空间,让宝宝在对家庭的环境中形成正确的情感依恋,获得充分的安全感。
4. 多和宝宝沟通、互动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亲子教育的基础,父母要想帮助宝宝改善依恋关系,提高宝宝安全感,就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就需要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有效的沟通方法是一门艺术,是每一个为人父母都需要学习的。
父母在生活中要多和宝宝沟通互动,增进亲子间的情感共鸣,建立情感链接的桥梁,让宝宝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被父母关注和关爱。所以,父母在生活中要重视亲子关系的建立,确保宝宝形成良好的依恋心理,提高宝宝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