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课,家长们来班里接孩子放学。孩子们陆陆续续收拾好东西离开了教室。
有一个女孩还在收拾东西,传来了她爸爸的声音:你能不能收拾快一点,每次就你磨蹭”
女孩没有说话,还是不慌不忙地收拾着。
她爸爸在边上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到她的桌子上,拿上桌上的书就往包里塞进去了。嘴里还在抱怨着:你能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每次提前把书包收拾好,这样一下课就能回家了。”
女孩看到自己的书被胡乱塞进了书包,有点急了:你把我的书弄皱了,我自己来装”,她把塞进去的书又重新拿出来,自己一本一本地装进了书包。
女孩在课堂和课下在我看来表现是优秀的,见面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在我的课堂上表现也很积极,作业和平时的检测成绩都很好,性格也温和。我默默地在一旁整理书籍,看到平时乖巧的她跟她爸爸闹起别扭,我还是第一次见呢。
爸爸想要女孩每次都能够提前收拾书包,着急回家,不知道女孩爱惜书本。女孩却是爱惜书本,对时间没有观念,按照自己的节奏收拾整理,也不管爸爸是否生气。所以就僵持了。
就如《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里讲的:孩子不愿意跟家长合作,是因为他们和家长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一.父母与孩子的需求
成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洁、讲究秩序、懂礼貌、按流程办事。孩子可不在意这些。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听话就是孝顺,不听话就是大逆不道。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总是带着质问和命令,但是孩子需要平等地进行交流。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在各个方面都能胜人一筹。父母教育观念和思想无意中就把孩子当成了考试机器”,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让孩子压力山大”。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对世界好奇,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要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作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二、为什么父母的态度越强烈,孩子越是反抗。
大人们总是想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调教孩子,让他们的行为符合规范。在生活中有很多熟悉的话语,如果假想你是一个孩子,当你的父母对你说出这些话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这个不能放嘴里,小心被毒死”
这个题你怎么又做错了,我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怎么还在错呢?你太笨了”
穿上秋裤,要不等你老了腿就废了”
你快点走,我给你一分钟,你要再不过来,我就自己走了”
这儿是你乱画的地方吗?”
你就会哭,也不自己想想自己错在哪里,还有脸哭”
衣服脏成这样了,赶紧去洗了,快去!”
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
…….
当你因为做错题被责备的时候,会不会怀疑是自己太笨而气馁呢?
当你被命令穿秋裤的时候,有没有想着我就是不想穿”;
当你听到父母都是为了你”控诉的时候,心里会不会内疚呢,现在有时候我一想到我父母为了抚养我们长大,满脸皱纹两,我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
当你的父母说我丢下你就走了”的威胁,你心里会不会有恐慌呢?
当你们话语里充溢着对孩子的责备,命令,威胁,控诉,比较,警告等等,想一想在真实生活中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如果孩子屈从于笨蛋”、粗心”这样的语言时,他受到的伤害是双倍的,语言是具有杀伤力的,也有时间延续性。最糟糕的是,将来的某一天,他会用这样的语言反过来伤害自己。
我们的态度强硬地要求孩子按我说的去做”,孩子的态度变成我就要干我想干的”,于是争吵就不可避免了。
三.怎么做才能赢得孩子的配合?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孙俪最经典的育儿段子便是一个橘子的故事”。
有一次,儿子等等去探妈妈的班,等等拿起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
孙俪说:这是告诉你,你想要的好东西,不是伸手就来的,是要付出相应劳动的。”
等等,你知道吗?橘子的果肉长成一小瓣一小瓣是什么用意吗?”孙俪反问等等。听妈妈这么一问,等等来了兴趣,赶紧问妈妈是何用意?孙俪说:它是在告诉你,好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人分享。如果你手中有一个橘子,那就要懂得把橘子分成一小瓣一小瓣,与大家一起分享。”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妈妈!”等等一边说一边去把橘子分给叔叔阿姨们。
一个小小的橘子,却让孩子懂得了分享的大道理。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大梨应该让给哥哥弟弟吃,也被人津津乐道。现实中很多父母也会让孩子去分享一些东西,比如,有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他们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好吃的,如果自家孩子争抢着要大的挑这个拣那个,很多父母会呵斥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不知道让客人先挑”。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停止手中的争抢,但是当他看到自己喜欢的被人挑走,心里不服气。
许多父母花了大把时间对孩子说教训斥,效果却往往不如尊重孩子,主动赢得孩子的合作,并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可以从三个方面尊重孩子来赢得孩子的合作。
1.描述你所看见的问题
描述你看所看到的,不要带自己的感情色彩去指责和埋怨孩子。
天要下雨了,我们需要收一下”,而不是你赶紧去收一下”
地板湿了,我们来擦擦吧”,而不是你去拿布过来擦一下”
牛奶洒在身上了,我们需要纸巾”,而不是你怎么喝的,都弄衣服上了”
发现了吗?加上你”以后,让人觉得被埋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可以将人称用我们”替代你”。
2.说出你的感受
有时候去超市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喜欢在超市里跑来跑去,后面会听到父母很大的呵斥声别跑了!”孩子不以为意,家长声音又提高了一倍:跟你说别跑了,还跑!”,家长用力地拽住孩子,孩子在挣脱。
遇到这种场景,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你总是在超市里跑来跑去,让我很担心,这让我很不舒服。因为超市里人太多,你容易被撞倒,我担心你受伤。”
孩子在意家长的感受,也会去配合家长,促进孩子与我们合作。
3.写便条
便条就像是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让他可以一直享用。不管孩子认不认字,他们都期望收到小便条。有人说:便条就像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孩子们会饶有兴致地解读便条上父母的需求,有些孩子认为便条省去了父母对着自己的大声嚷嚷。父母在写便条的时候,也会斟酌自己的语气和情绪。
当孩子的感受得到尊重后,他们也会尊重大人的感受,照顾父母的情绪,更好地与父母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