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妈妈,我可以吃零食吗?"这是很多宝妈会在自己的孩子口中听到的问题。孩子问的问题几乎相似,但宝妈的答案却是各异。有的宝妈会同意,认为孩子爱吃零食不是什么大事,但有的宝妈却是"谈零食色变",认为孩子吃的零食中充满着各种色素、防腐剂等等,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极为不健康。
我曾经带着朋友的女儿妞妞到外面吃饭,经过超市的时候,想着自己的儿子就喜欢在里面买巧克力、饼干这些小零食,于是就想带着妞妞到里面逛逛。
将妞妞带到小朋友喜欢逛的零食区,五颜六色的包装极其吸引人的眼球,妞妞的眼睛也是紧紧盯着架上的东西。我问妞妞想要吃什么,她却摇了摇头不说话。我一开始以为小女孩是害羞,便观察着她的目光,挑了一些她看似很喜欢的零食,出超市后的妞妞提着零食小袋子也确实很欣喜。
但当妞妞撕开棒棒糖的包装后,却为难地跟我说,"阿姨,我吃棒棒糖,你不要和妈妈说好不好?"
这时,我突然之间明白,原来妞妞对于喜爱的零食产生的犹豫不决,是因为妈妈平时对于零食的严格管控。
但这样做真的是正确的吗?
孩子对于零食的热爱程度有多深?相信很多家长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吃了孩子放在冰箱中的布丁、巧克力、雪糕之类的零食,孩子会与你闹别扭半天甚至几天,一直到家长来道歉或者承诺再买一个给孩子。
很多家长会无奈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心眼小,为了区区零食和亲人闹脾气。实际上,是家长低估了孩子对于零食的热爱程度。大人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认为零食顶多是个饱腹、解决嘴馋的食品;但孩子的世界却很小,小到见到零食不见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因此,同样的零食,在孩子与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
大家总是孩子从小乱吃零食会酿成悲剧,殊不知不让孩子吃零食同样会酿成悲剧。
说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位小女孩从小受到妈妈严格的吃食管控,女孩从不吃零食、从不吃路边摊、极少下馆子,一直吃着妈妈做的健康的家常菜。女孩看着周围的同学都捧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还散发着香味的零食,羡慕不已,却又谨记妈妈说的"零食不健康、不卫生"的教训,一直克制着自己。
随着女孩的逐渐长大,妈妈再也不能时时刻刻看管她,女孩爱上了到学校小卖部买零食时,甚至一天三餐以零食替代饭菜,她对于零食表现出异常执着的态度,一旦身边没有零食便会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
她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可能出现了问题,只好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反而是那些从小不缺乏零食吃的孩子,在逐渐长大后,对零食的需求越来越低,认为零食已经没什么新奇与好吃了。
这也许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稀缺心理"在作怪,这个概念由哈佛大学教授塞德希尔 · 穆来纳森提出,他发现,长期处在匮乏稀缺状态下的人,都会慢慢被环境所改变,逐渐形成一种稀缺心态。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匮乏感"。
童年没有被满足的心愿,会在内心深处像无底洞或着烙印一样,永远无法填满、抹消不去。
为什么孩子对于"吃零食"如此热衷?旺盛的好奇心旺盛的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是个杰出的探索家。面对各式各样、模样精美的小零食,有些零食里面还有小玩具,孩子自然会眼睛发亮,忍不住去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
吃零食实际上与孩子玩游戏是相同的,都是一种乐趣。为孩子购买他们想要的零食可以说是在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与旺盛的好奇心。
如果家长因为"零食不健康"等各种借口,拒绝了孩子购买零食的要求,那么孩子会越来越渴望得到那件东西,他们会忍不住想"那个小饼干到底是什么味道?""里面巧克力真的像包装盒上画的这么漂亮吗?"
随着家长对于零食的过分管控,由于旺盛的好奇心引起的想法会越来越强烈,到最后甚至可能成为孩子的"心魔"。当孩子长大养成了"稀缺心态",内心充满"匮乏感",悲剧便再也无法挽回。
自主意识的增强两三岁开始,孩子的自主意识便开始浮现,比如:特别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对某样玩具表现出偏好、向爸爸妈妈表现自己想要做某件事情。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自主意识也会逐渐增强,这时他们会向父母表达出自己想要吃零食的意愿,他们会选择自己吃什么、吃多少,要求吃零食可以说是孩子自主意识的表达。
如果父母拒绝了孩子的要求,那便说明是在反对孩子的自主意识。孩子可能会短时间顺从、也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爆发家庭矛盾,不利于家庭和谐。
人际交往的需求没有零食吃的孩子很大可能会被其他孩子孤立,因为他们与其他孩子没有"共同话题"。这就好比,周围的孩子都在看一部卡通片,而你没有看,只能站在一边听其他孩子侃侃而谈;周围的孩子都在玩悠悠球,而你没有,别人也不会刻意将你拉过来。
没吃过零食的孩子在听见其他孩子说"哪个哪个特别好吃""哪个哪个里面还有玩具",他们会感到不适,因为没有经历的孩子是很难融入这个"吃过零食"的小团体,人际关系也会出现问题。
面对孩子的"零食需求",家长应该如何作答?主动为孩子提供零食与其严防着孩子去接触那些不健康的零食,不如主动为孩子提供零食,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短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孩子吃过的零食。
有位妈妈从不在孩子喜欢吃零食这方面上较劲,孩子想要吃的东西,大部分情况她都会为孩子买,即便是在资金不足的时候。
渐渐的,家里堆满了零食,妈妈发现大部分零食居然是她自己吃完的,孩子已经很少去碰。原来已经得到吃过的东西,孩子早已失去了好奇心。
不限制,但限量许多父母抵制孩子吃零食的原因最主要是三点:不健康、肥胖、耽误吃饭。
而我的建议是:对于孩子的零食不限制,但限量。不抵制孩子吃零食,但必须对孩子所吃零食的份量进行严格管控。
我们可以采用"80/20法则":保证孩子日常饮食中80%的食物都是营养丰富的,然后适当给他一些20%"不营养"的食物。
这样既可以有效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又可以保证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
积极与孩子沟通父母经常担忧着孩子吃零食的问题,害怕孩子在外面吃到什么不卫生的东西,因此经常管控着孩子的吃食。
我认为与其"一刀切",不如积极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哪些东西确实应该少吃或者不应该吃进肚子里。
孩子远远没有我们所想得这么笨,这么不讲理,相反他们拥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自己的想法,当他们明白什么东西吃了确实对自己的身体不好,会进入医院时,他们便会自主拒绝的同时又不感到遗憾。
我是奶瓶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