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童话?
孩子们阅读童话,只是为了获得阅读乐趣吗?
为什么童话故事能畅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美国心理学教授谢尔登·卡什丹在《女巫一定得死:童话如何塑造性格》这本书中指出:
童话不只是充满悬疑、能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冒险故事,它还能反应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
这或许才是童话持久不衰的真正原因。
童话里,女巫、邪魔等负面形象,要么奸诈、虚荣、骗人、凶恶,要么贪吃、懒惰、懦弱、自私。其实,这些人性之恶也存在于孩子心中。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与这些恶”斗争的过程。
童话故事里好人和坏人的斗争,正好切合了孩子成长中内心的善恶冲突。因此,阅读童话时,孩子的心理冲突能得到发泄,并获得心灵与道德的成长。
《纳尼亚传奇》这套童话就完美印证了谢尔登教授的这一观点。
《纳尼亚传奇》和作者C·S刘易斯《纳尼亚传奇》是一套七本的系列童话故事。每本书的内容虽然互相联系,但也可以独立阅读。
《纳尼亚传奇》是从一对兄妹偶然进入另一个世界开始的。这个不同于真实世界的地方就叫纳尼亚。
在纳尼亚,动物、植物都会说话,万物有灵、众生平等。
动物不是人类谋生的工具,而是与人类平等的朋友。因为在纳尼亚,所有人不仅善待动物、植物,更尊重一切生物。
就连在真实世界,人人喊打的老鼠,在纳尼亚,也能凭借英勇善战成为受人敬仰和尊重的战士。
纳尼亚王国的创造者是C·S刘易斯。(下文均称为刘易斯)
刘易斯是英国知名作家、诗人。他毕业于牛津大学。毕业后,他在牛津大学任教近三十年,曾被评选为牛津大学马格达伦学院的院士。《纳尼亚传奇》整套书就完成于他在牛津任教期间。1954年,刘易斯离开了牛津大学,来到剑桥大学任教,被授予中世纪文艺复兴文学教授。
刘易斯一生共写了30多本书,深受读者喜爱。2008年,英国《泰晤士报》评选的1945年以来英国最伟大的50位作家”中,刘易斯排在第十三位。
在刘易斯的众多作品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或许是写于1949年至1954年的《纳尼亚传奇》。因为《纳尼亚传奇》已经被翻译成了41种语言,累计销售超过1亿本。这个系列故事也荣获了多个奖项,包括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卡内基奖章”。
目前,《纳尼亚传奇》有三部被拍成电影,分别是《狮子、女巫和魔衣橱》、《凯斯宾王子》和《黎明踏浪号》。下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很多就出自这些电影。
如果让《女巫一定得死》的作者谢尔登教授分析《纳尼亚传奇》经久不衰的原因,可能他会说:《纳尼亚传奇》不仅为孩子们创造了他们向往的真、善、美的世界,还为他们提供了解决内心冲突的途径,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而刘易斯自己则可能说:童话故事有时能把道理讲的更好。(出自1956年《纽约时报》,见下图)
《纳尼亚传奇》给孩子们讲了哪些道理呢?1. 《纳尼亚传奇》为孩子展示了真、善、美等优秀品质
《纳尼亚传奇》中处处可见人性的光辉。
生活在纳尼亚的所有人和动物、植物,几乎都是诚实、善良、勇敢、忠诚的化身。他们闪耀的人性光芒,不仅照耀着故事中的人们,也惠及了阅读故事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人性的高尚与力量。
纳尼亚人民展现的优秀品质,让孩子们学习到什么是平等、诚实、善良、勇敢、友谊和忠诚。
(1)平等
《魔法师的外甥》——阿斯兰
《魔法师的外甥》讲述的是纳尼亚王国的建立过程。阿斯兰是一只狮子,也是纳尼亚王国的创立者,他选出了纳尼亚王国的第一任国王和王后,也对他们提出了要求。
阿斯兰要求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一直仁慈、公平、正义地对待一切生灵,包括植物、动物。不能偏爱任何生灵,包括自己的某个孩子,一定要做到众生平等。
(2)诚实
《狮子、女巫和魔衣橱》——露西
《狮子、女巫和魔衣橱》发生在战争期间。为了躲避空袭,露西和哥哥姐姐一起被送到偏僻乡村的老教授家生活。
老教授的房子很大,但地处偏僻。兄妹四人没什么可玩,就开始在房子里探险。最小的妹妹露西,出于好奇走进了房间里巨大的衣橱。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竟然从衣橱走到了纳尼亚的世界。
露西刚到纳尼亚,就遇到了会说话的人羊,他们一起吃了下午茶。露西从衣橱走回真实世界后,兴奋地向哥哥姐姐讲述了自己的奇遇,但却没有人相信。
因为:
虽然露西在纳尼亚这个魔法世界度过了几个小时,但现实世界却只过了几分钟;
哥哥姐姐们和露西一起到衣橱里看了看,却没有发现纳尼亚,却看到了安着挂钩的衣橱背板;
露西的大哥彼得甚至还敲了敲衣橱背板,证明这个衣橱背板是实心的。
这些都证明”了露西在说谎”,哥哥爱德蒙还因此嘲笑她、戏弄她。如果露西这时改口说,纳尼亚只是为了好玩而编出来的故事,她和哥哥姐姐的关系会大为改善,爱德蒙也无法继续捉弄她。
但露西没有因为这些压力妥协。
刘易斯这样评价露西:露西是个非常诚实的女孩。她知道自己没有错,所以没办法强迫自己那么说。
(3)善良
《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人羊和露西
露西刚到纳尼亚遇到的那位人羊,最开始想把她交给邪恶的白女巫。他热情地请露西吃下午茶,真正的目的是想找机会哄露西睡着,然后把她送给白女巫。
不过,这只人羊的本性并不坏,他只是惧怕白女巫才屈从于她。和露西交谈之后,他良心发现,放走了露西。但人羊这么做却惹怒了白女巫,她用魔法把人羊变成了石像。
露西也很善良,她没有怨恨人羊。最后还和兄弟姐妹一起,赶走了白女巫,解除了魔法,把人羊从石头变回了原样。
(4)勇敢与友谊
《能言马与男孩》——沙斯塔
《能言马与男孩》讲述的是两个孩子和两匹马的逃亡故事。
男孩叫沙斯塔,他为了摆脱奴隶一样的生活,选择逃亡;
女孩叫阿拉维斯,虽然她不是奴隶而是贵族,但她不想嫁给又老又丑又坏,却有地位的男人,也选择了逃亡。
一开始,他们并不认识,但却都想去纳尼亚。因为和他们一起逃亡的马都来自纳尼亚。马儿告诉他们,纳尼亚是个公平、仁爱、正义的国度。后来,他们在途中相遇,并决定结伴逃向纳尼亚。
这两个孩子逃亡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即使面对危险他们也不会只顾自己逃命而不管对方。
有一次,他们遇到了一只巨大的狮子。看到狮子时,男孩沙斯塔马上就会到达安全的地方,但他看到狮子就要咬到女孩阿拉维斯骑的马后,他毫不犹豫地跳下正在向前疾驰的马,返回头去救阿拉维斯。
尽管沙斯塔手中没有任何武器,尽管他也非常害怕,但面对巨大的狮子,他丝毫没有退缩,而是冲着狮子大吼滚回去!回去!”。
(5)忠诚
《凯斯宾王子》——松露猎手,獾
《凯斯宾王子》的时代,统治纳尼亚王国的人不再秉承公平、正义、自由的信念,国家中充斥着压迫与谎言。统治者禁止人们谈论纳尼亚曾经的美好生活。因为他们害怕人们知道后,会反抗他们的黑暗统治。
这使很多人忘记了真正的纳尼亚王国,他们不相信曾经出现过这么美好的国度。但是动物们并没有忘记。他们坚信,美好的纳尼亚确实存在。
故事中,叫做松露猎手的獾说:我们动物不会三心二意,变来变去。我们不会忘记。
(有的译本把獾的名字Trufflehunter,音译为:特鲁佛汉特。本文中纳尼亚的内容,选用的都是云南美术出版社邓嘉宛的译文。她把獾的名字进行了意译,译为:松露猎手。)
或许,刘易斯专门选用獾这种动物,说出这番话,告诉人们应该忠于自己的信仰。因为獾常常被人们视为忠诚的代表。
《哈利·波特》中也曾出现过獾的形象。獾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四大学院之一的赫奇帕奇学院的图腾。
2.《纳尼亚传奇》告诫孩子:不能放任自己,否则会受到惩罚出自这个学院的学生也秉承了獾所代表的意义——忠诚。
邓布利多在评价赫奇帕奇学院的塞德里克时说,他是一位善良、忠诚的朋友,崇尚公平竞争。
《纳尼亚传奇》不仅展示了人性之美,也表现了人性之恶。
或许,刘易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诫孩子: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弱点和心中的恶念。如果让弱点和恶念控制了我们,我们会自吞恶果,也会受到惩罚。
(1)贪吃、说谎
《狮子、女巫和魔衣橱》——爱德蒙
说谎和贪吃是孩子成长中常见的问题。《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的小男孩爱德蒙也有这个毛病。
爱德蒙第一次进入纳尼亚时,遇到了白女巫。白女巫知道爱德蒙最爱吃土耳其软糖后,给了他好几镑最好的土耳其软糖。但这些是有魔法的糖,爱德蒙吃了之后,就会一直想吃糖。
而爱德蒙为了得到更多的糖,听从了白女巫的摆布。他欺骗兄弟姐妹,差点让白女巫害死他们,而他自己也差点被白女巫杀死。
(2)禁不住诱惑
《魔法师的外甥》——狄哥里
儿童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年龄越小,自控力越差,越难抵御诱惑。
斯坦福大学沃尔特·米歇尔博士曾做关于孩子自控力的实验。实验显示,600多名幼儿园的孩子中,大约只有30%能抵御美食的诱惑。
大部分孩子就像《狮子、女巫和魔衣橱》里,无法抵抗土耳其软糖诱惑的爱德蒙一样,看到美食就想吃掉。
但美食只是孩子遇到的诱惑之一。好奇心也会诱惑孩子犯错。
比如:
有的孩子不听劝告,总想把手伸到电源插座里,一探究竟。
如何让孩子听从劝告呢?
刘易斯用《魔法师的外甥》这个故事告诫孩子:好奇心有时可能会惹来大麻烦。
在《魔法师的外甥》里,误入魔法世界的小男孩狄哥里和小女孩波莉,看到一只小金钟。金钟上写着:
做出选择,爱冒险的陌生人;
敲响金钟,等待危险降临,
或永远揣想,直到发狂,
若敲钟会带来什么情况?
狄哥里不听波莉劝告,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敲响了金钟。钟声打破了魔咒,唤醒了邪恶的冰雪女巫。由此引来了巨大的麻烦。
或许孩子们最开始看到这个故事时,也想知道敲钟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但当他们看到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麻烦之后,可能会和狄哥里一起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听从劝告,忍住好奇心,不去敲钟。
(3)自私、贪婪、懒惰
《黎明踏浪号的远航》——尤斯塔斯
《黎明踏浪号的远航》中,尤斯塔斯刚开始是个自私、贪婪又懒惰的男孩。他和表哥爱德蒙、表妹露西一起,从一幅画进入了纳尼亚。但不巧的是,他们从画里掉到了大海里。幸运的是,他们被正在远航的纳尼亚国王救到了船上。
尤斯塔斯一上船,不但没觉得这段经历很新奇,反而不停地抱怨。他抱怨船晃来晃去、住宿条件差、淡水太少。
但实际上,他住的房间是国王让给他的,也是整艘船最好的;
他为了得到更多的淡水,不仅装病,还趁大家都睡着了去偷水。
露西谎称女孩子在海上用不了那么多淡水,偷偷把自己的水分给他后,他不仅没有感恩,还觉得就不应该给露西这么多淡水。
当船抵达一个小岛后,尤斯塔斯本该帮其他人整修船只、补充物资。但他为了偷懒,没和任何人打招呼,偷偷溜走了。然后,他喝了龙穴旁水塘里的水,在龙穴中的宝藏上睡着了。由于他和龙一样贪婪,他变成了一条龙。
尤斯塔斯发现自己变成龙后,开始反省。他觉得之前做了错事的自己,就像让人惧怕的怪物一样讨厌。
或许刘易斯想告诉孩子们,如果一个人丝毫不考虑别人,只为自己着想,那他(她)和一只怪物没什么两样。
(4)不听忠告
《银椅》——吉尔
《银椅》中,第一次到纳尼亚的女孩吉尔,遇到了纳尼亚王国的缔造者阿斯兰。阿斯兰给她的任务是,找到失踪的王子。
为了让吉尔顺利完成任务,阿斯兰给了她四个寻找王子的标记,并叮嘱她每天要默念标记,而且一定要根据标记行走。
但吉尔在长途跋涉之后,又累又脏,很想吃点好吃的、洗个热水澡。所以当她听到有人说,前面的城堡能让他们洗热水澡、吃美食后,就把阿斯兰的叮嘱抛在了脑后。但吉尔到了城堡后发现,住在城堡里的巨人之所以把她照料得很好,是为了吃掉她。吉尔没有听阿斯兰的忠告,险些丧命。
(5)做错事应该接受惩罚
《能言马与男孩》——阿拉维斯
《能言马与男孩》中,阿拉维斯为了逃婚,给监视自己的女奴下药,趁她昏睡时,逃了出来。女奴因此遭到鞭打。纳尼亚王国的缔造者——狮子阿斯兰,为了惩罚阿拉维斯,用爪子抓伤了她的后背。
阿斯兰告诉阿拉维斯:
这是以泪还泪,以痛还痛,以血还血。
你背上的伤和你继母的女奴背上所受的鞭伤是一样的,你下药让她昏睡,导致她被鞭打。
你需要知道那是什么感觉。
刘易斯曾在给小读者的信中写到:
希望你不要介意我给你提的这些意见。人们只有认识错误,才可能进步。
或许刘易斯也希望,孩子们看到《纳尼亚传奇》里人物们犯的错时,能想到自己做错的事,反省自己,获得成长。
3.《纳尼亚传奇》告诉孩子们,犯错的人也有机会改过自新刘易斯给了犯错的孩子,改过自新的机会。因为他认为:只要能悔悟、改过,就能得到宽恕和新生。
刘易斯曾在给小读者的信中写到:
爱德蒙是个叛徒,但他悔悟并被宽恕了。
——《关于〈纳尼亚传奇〉的那些事:给孩子们的信》
刘易斯希望孩子们了解,即使犯错了也不要害怕。因为犯错的人,只要改过自新,一样会成长为优秀的人,就像《纳尼亚传奇》中的爱德蒙、尤斯塔斯一样。
(1)
《狮子、女巫和魔衣橱》——爱德蒙成长为国王
《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爱德蒙最开始没有抵挡住糖果的诱惑,欺骗并背叛了兄弟姐妹,为白女巫效力,差点害死自己和家人。爱德蒙被救之后,纳尼亚王国的缔造者阿斯兰和他长谈了很久。
爱德蒙自此改过自新。在和白女巫的大战中,他毫不畏惧、奋勇当先,深受重伤,但赢得了战机。之后,他成长为公正的爱德蒙国王”。
(2)
《黎明踏浪号的远航》——尤斯塔斯从龙变回男孩
《黎明踏浪号的远航》中,尤斯塔斯由于贪婪变成了一条龙。尤斯塔斯反省后,开始转变。他找到了自己的同伴,用动作让他们知道自己就是尤斯塔斯。因为变成龙之后,他不能说话了。
但不能说话一点不影响尤斯塔斯开始变好。他不再自私、懒惰,开始帮助别人了。他成了龙之后,气力变大还会喷火和飞行。
他开始帮同伴抓捕猎物、抓来大树当柴火、喷火帮大家点火做饭。他还让同伴骑到自己背上,带着他们一起飞起来,查看地形。
纳尼亚的缔造者阿斯兰看到尤斯塔斯的转变后,帮助他扒掉龙鳞和龙皮,又变回男孩。这个过程虽然非常痛苦,但尤斯塔斯心里却非常痛快。
这很像我们改变自己的过程。虽然改变会来阵痛,但我们看到自己全新的样子,依旧会欢欣鼓舞。
4.《纳尼亚传奇》安慰孩子受伤的心灵《纳尼亚传奇》是刘易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创作的。刘易斯本人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那场战争让他失去了战友。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与痛苦。孩子们因为战争物资短缺、生活动荡,甚至失去亲人。
他创作《纳尼亚传奇》更重要的目的可能是,带孩子希望和温暖,抚平战争带来的创伤。
(1)
《狮子、女巫和魔衣橱》预示:苦日子快结束了
《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残酷邪恶的白女巫统治着纳尼亚。纳尼亚一直是寒冷的冬季,寸草不生。人们时刻生活在紧张恐惧的气氛下。从魔衣橱进入纳尼亚的四兄妹给纳尼亚人们带来了希望。因为传说,四个人类的小孩来到纳尼亚,白女巫的统治就到头了。
当四兄妹来到纳尼亚后,刘易斯写到:你们来了,苦日子肯定快要结束了。
这句话或许不只是说给纳尼亚人民,也是说给现实中的人们。我们既可以把这句话看成纳尼亚即将结束白女巫黑暗统治的预示,也可以看做刘易斯对二战结束的期待与预测。
因为《狮子、女巫和魔衣橱》虽然出版于1950年10月,但手稿完成于1949年3月。而此时距二战结束只有大约半年时间。刘易斯可能预感到英国即将获胜,战争即将结束。所以他借用故事,鼓舞孩子们的士气,给他们生活的希望。
(2)
《最后一战》:安慰失去亲人的孩子们
《最后一战》的手稿完成于1952年。此时二战已经结束,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并没有终结。因为失去亲人的孩子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如何缓解这些孩子的创伤呢?
《最后一战》可能就是刘易斯给失去亲人的孩子的安慰。
他用纳尼亚的最后一战隐喻二战,还在故事结尾处,告诉读者:所有人都死了。大概他这样安排,是为了让孩子们通过故事,慢慢接受亲人去世的事实。
但同时,他也用故事来缓解孩子的痛苦。他让孩子们感到,死去的人会飞到一个美好的国度,会永远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就像他在《最后一战》结尾处写到的那样:
你们父母以及你们所有的人都死了……他们从此永远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现在,他们终于开始了伟大的故事”的第一章,而这一章是这世上不曾有人读过的。
它将永远持续下去,而且一章比一章更加精彩。
尽管《纳尼亚传奇》看起来充满教育意义,但刘易斯本人并不赞成在阅读时,时刻关注故事的寓意。他觉得:
当一个读者在寻找”故事寓意的时候,他并不能真正体会故事本身的效果。
——《关于〈纳尼亚传奇〉的那些事:给孩子们的信》
刘易斯写《纳尼亚传奇》可能只是为了让读者记住:人们只有三件事情需要去做。
(1)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2)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
(3)我们喜欢做的事情。
——《关于〈纳尼亚传奇〉的那些事:给孩子们的信》
备注:
1.我在网络查资料时,看到有一篇文章提到了《哈利·波特》中有代表忠诚的獾的图腾。遗憾的是,这个作者注销了网站信息,我无法明确道谢。在此,向这位我不知道名字的作者道谢,感谢他或她提供这个信息,让我了解到更多信息。
2.《纳尼亚传奇》累计卖出一亿册的数据,源于C·S刘易斯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