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跟我聊起他家3岁孩子,说孩子开始学会和他讲条件了,比如如果老师今天夸我表现好,放了学可不可以带我去吃肯德基?”
起初朋友没有在意,随口就答应了,但随着这样谈条件”的事情越来越多,他不由地担心起来。
孩子是从何时学会讨价还价的呢?
你爱跟孩子讲条件”吗?
上次去一家火锅店,一进门就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店里乱蹿,在端着菜肴的服务人员身边钻来钻去。
孩子妈妈看见了,赶忙制止:别跑了,这样很危险!”但男孩置若罔闻。
妈妈边追边说:你给我站住!”小男孩一看妈妈来追,他反而更来劲了,最后妈妈没办法了,说:你快回来乖乖吃饭,下午我带你去看电影!”
孩子听完满脸高兴,立马安静下来,乖乖地回去吃饭了。
这样的场景大家一定不陌生,在孩子顽皮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地跟孩子谈条件,因为这种方法简单粗暴、立刻生效。
渐渐的,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越来越会讲条件。讲条件”被应用到生活中一切事情上,孩子想得到的礼物、想实现的愿望,都会被当做谈判的筹码。
比如:如果你考到前三名,我就给你买新书包;如果你能把作业做完,就可以看一会电视……双方讨价还价后,孩子才乖乖听话,把布置的任务完成,然后接受奖励。
很多家长并不反感和孩子做交易”,认为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听话,又可以让孩子学会付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管教方法。
事实果真如此吗?
跟孩子做交易”,有哪些隐患?
站在父母的角度说,适当用一些奖惩方法去引导孩子本无可厚非,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家长和孩子讲条件”,不仅会有失灵的时候,还会带来严重的隐患。
首先最大的问题是,交易”会模糊孩子的是非观。
就拿前面在火锅店乱跑的孩子来说,妈妈制止他的原因在于:这种行为对人对己都不安全,不仅会对店员造成困扰,还可能打扰到其他就餐的人。
然而,这位妈妈让孩子安静下来,却是用看电影”作为筹码换来的,孩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那么下一次,他还会做同样的事情,甚至变本加厉。
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当他发现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要挟”大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时,他就会故技重施,哪怕他的要求并不合理。
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不能责怪孩子蛮不讲理,因为是我们家长愿意跟他进行交易”,而他只是熟练运用了这套规则而已。
其次,凡事都跟孩子讲条件”,等于抹杀了孩子的内在成长动机。
就拿最常见的学习奖励来说,很多家长会预设条件,比如你钢琴考到十级,我就带去旅游”。
这类家长没有明白一点,那就是这种做法等于把学习和奖励摆在了对立的位置。孩子对奖励的渴求越大,学习这项任务就会让他越反感,因为他执着于得到奖励的满足,把学习过程当成了一种障碍、一种煎熬。
实际上,学习不需要奖励刺激,也是能带来满足感的,学习弹钢琴,本身就能从音乐中获得美妙体验,然而,这种动机都被奖励制度硬生生地压下去了。也就是说,当交换和奖励被滥用的时候,孩子就丧失了学习的享受感。
认识到这些,很多家长还是会困惑:我也不想跟孩子讲条件,但孩子不听话,能怎么办?
为什么我们定了很多规则,孩子就是不执行?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说过一个生动的例子:一对5岁和7岁的兄弟,经常在妈妈面前胡闹,弄得妈妈手忙脚乱;但面对爸爸时,却会变得非常规矩。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因为孩子们很清楚,妈妈总是容易让步,而爸爸却是说一不二。
当我们在和孩子讨价还价时,往往就会一次次降低底线,这就是孩子越来越放肆的原因。
所以,与其跟孩子谈条件,不如给孩子建立起一条可以自我管理的底线。
谈条件,不如划底线
哲学家弗洛姆曾经说过: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
谈条件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操纵,操纵虽然省事,却不能解决问题。
教育孩子不能图省事,我们应当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讲条件”解决,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底线教育时,有这样3个原则:
1.奖励孩子要有所选择
不是说家长完全不能用物质去激励孩子,但我们设置奖励,只是鼓励孩子的一个辅助手段,目的是启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所以,对于孩子应该做的事情,我们需要告诉孩子:这是你应该做的,与奖励无关。就像好好吃饭这件事情,它不属于有偿劳动,因而不能试图以此来换取好处。
至于其它情况,当孩子得到了奖励,我们也要让他明白,这并不是所谓的等价交换”。
2.和孩子制定专属规则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些专属规则,比如允许吃饭时三心二意,但过了饭点就会收走餐具,并且在下一顿饭之前不许吃零食。
在制定规则时,我们可以给孩子几个选项,比如是先看30分钟电视,再去写作业;还是先写完作业,再看1小时电视。
规则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尊重孩子的意愿,在执行方面,就降低了孩子的抵触情绪,孩子就慢慢有了约束感。
3.打破了底线,就要有所作为
没有惩罚行为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如果孩子打破了底线,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那就等同于告诉他,底线形同虚设,你可以随意逾越。
这里的惩罚不一定是要靠打骂,有时候一个失望的眼神,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威严,认识到错误。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在带孩子,当孩子打破底线时,他往往会利用老人的心软来让大人妥协。各位家长一定要让老人和自己站在同一边,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
我们要用自己的态度,让孩子知道底线在哪,让他意识到,今后要在底线范围内做事。
总结来说,不论是奖励或惩罚,讲条件”只能解一时之急,最后事情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失控。
当我们追求越长远的教育目标时,父母的理解、耐心、信赖,才是孩子灵魂上的养分。
无论遇到何种问题,听得进意见,并做到身体力行,就一定能跳出教育困局,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